2025年6月至7月,西北大学法学院10余名大二实习生在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活动。在实习工作中,学生们积极参加所里组织的活动,目前,实习活动已经圆满完成!
西北大学法学院
石启睿
在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中,我作为一名西北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跟随李秀梅律师深入参与了多项法律实务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律师职业的日常运作有了直观认识,更在专业技能和职业认知上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实习初期,我主要协助李律师处理基础法律事务。整理养老保险待遇损失案的证据材料时,我学会了如何从对方的起诉书中倒推计算方式,从相关文件中梳理证据。李律师特别强调文书写作的严谨性,比如在计算养老金差额时,要求我反复核对每个时间段的缴费基数,和不同时间、地方的管理办法,力求精细,并且提醒我要注意文书格式等细节。在起草离婚案的再次起诉书时,要求我仔细地研读上一次起诉的起诉状,并且告诉我了许多离婚案例起诉书书写的技巧,让我能够更加了解实务中的处理方式。
随着实习深入,我接触到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参与分家析产纠纷调解时,我学会了从法条入手,处理一个案件时最先需要搜集和查找的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注重证据,综合运用法条,与当事人会见时要给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并且说明不同的法律后果。不能过于教条和生硬的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分析具体的情况,处理具体的案例。
在文书写作方面,我经历了从"学术化表述"到"实务导向"的蜕变。我在撰写有关“分家析产和遗嘱继承区别”有关的法律文章时,递交初稿时,李律师给我的评价是“太学术、太学生气了”,一开始我没有明白这句评价真正的含义,后来我才清楚,这类文章不需要案例案号有多么精准,表达有多么专业,更重要的是“让别人能看懂”。经过她的指导和阅读了更多普及知识类的文章,修改几次后终于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能够自己独立的撰写一些法律文章。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对诉讼程序细节不够熟悉、法律文书检索能力欠缺等。但也正是这些实践中的短板,让我更明确后续学习的方向。这段经历不仅给我机会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还让我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既要继续充实学术上的专业知识,也要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锻炼综合能力。在康达律所体验到的务实作风和专业精神,将始终指引着我的成长。
西北大学法学院
唐思语
白驹过隙,在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时间即将结束。在律所与学校的悉心培养与带教律师的倾囊相授下,这一月有余的实习工作让我收获颇丰,既感受到了康达“开放包容、勤勉谨慎、谦抑厚重、和衷共济”文化的浸润,也获得了个人实务能力的提升。我想本次实习成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初步构建了对实务律师职业的认识。很幸运,我的带教老师慕丽律师与王孜航律师在工作上十分认真,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在对她们工作事务的观察与接触中,我们感受到律师是一个需要平衡专业性和通俗性的职业。一方面,律师需要通过规范、严谨的法律语言捍卫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习期间,法律检索、书写起诉状、代理词等任务也让我初步规范了自己的法律表达。另一方面,律师的工作离不开和具体的“人”的沟通,需要将专业、晦涩的法律语言通俗地表达出来。实习后期,我很荣幸能够有在西安铁路法院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的机会,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提升了我将法律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的能力。
其二,是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科阶段接触到的法律知识广而泛,但具体的案件总是需要对某一块知识点有着详细、深化的理解。比如,在行政法的课堂学习中,我基本掌握了行政行为要做到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也能够习得行政行为的大致程序。但是在实习期间接触的具体行政案件中,才发觉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仍然太宽泛而浅薄,还需要更具体地检索、审查某一具体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政府采购合同审核到规范性文件审核,最后再落实成审核意见书,这些工作过程让我对课堂知识点进行了细化与深化的再学习。
其三,是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在校的理论学习往往依赖于教材与习题,而实习期间的工作让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将在校期间的“接受知识点+罗列关键词”的学习模式转化为“主动检索+推敲表达”的实践模式。教学中遇到的案例往往经典而无需证明,实践中的案件则需要从梳理基本事实开始。而书写诉状、整理证据这些工作都让我在面对真实的案件时,更好地具备基础的梳理、输出能力,将理论所得与实践所需结合起来。
最后,由衷感谢西北大学与康达律所提供的宝贵实习机会,亦感谢慕丽律师与王孜航律师的悉心指导。望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也期待他日再会!
西北大学法学院
宋子仪
这一次的见习机会,不仅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历,也是对律师职业的一个认识过程。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沿着实践的脉络,生长出肌理;曾经陌生的职业,通过感受把握,有了更深理解。
在律师与客户的交流中,那些耐心的解释正是债权追偿、债权的代位行使等知识点;每一份案卷背后,最多的就是证据,也让我切实体会到了“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上面写到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与课本相契合;各种合同、判决书是鲜活实际的例子。
专业能力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律师这一职业有其自身的要求,短暂的见习时间也让我深有感触。
我认识到的律师工作是敬业打底、条理支撑、温度调和的实践艺术。“敬业是应对无序竞争的锚。”我的带教老师丁老师,和蔼可亲而又认真负责,她与我说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敬业精神”,她告诉我竞争本是有序的,而当下的内卷却是无序的,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条理是效率的骨架。”作为初学者,我在见习期间接触的是一些基础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整理案卷,丁老师告诉我应该将各类案卷进行分类,这样才好按图索骥,提高效率,而她在案卷上贴上的各种便利贴更是给我很大的触动;“沟通是办案的工具。”律师这个职业要和很多人进行沟通,和客户、和法官,有专业知识间的沟通,有社会交际之间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要通俗易懂,给他们梳理案情,而与法官的沟通要专业明确,推动办案效率。
整理案卷的工作让我对各种法律文书,例如合同、证据目录、起诉状、答辩状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合同要写明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合同标的额,协商好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约定解决争议的方式等;起诉状要列明双方的身份信息,明确诉讼请求,写明事实和理由等;答辩状同样要有明确的答辩人和被答辩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答辩请求,同时用事实与理由支撑自己的请求。
判断力和经验是生活取得成功的条件,而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观念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形成,促进观念的成长,需要我们从各种现实场所去获得感官印象。在律所我亲眼看到的律师和客户的真实相处,我动手参与的案卷整理,让我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中才能得到的各种细节,有了些微不足道的理解。我将把获得的这些细节,耐心推敲,在心中慢慢揣摩,相信它或迟或早会在我的未来生出一些提示。
律所里的每一位律师在专业的背后都是热情与友好,他们让我感受到即使是见习生也可以融入团队当中。特别感谢学校提供的见习机会,也特别感谢康达律所的接纳与包容。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见习经历,继续在学习法律的道路上深造,打磨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而不断前行!
7楼:029-89526365 15楼:029-89525331
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139号荣禾云图中心七层、十五层
友情链接:https://www.kangdalawyers.com/